[vc_row][vc_column width=”1/1″]
大科技
中国骇客透过美西方让中国发动的“云端跳跃”(Cloud Hopper),精心策划窃取西方智慧财产。
(伦敦27日讯)熟悉中国骇客入侵的消息来源指出,为了窃取客户的商业机密,中国国家安全部的骇客入侵全球8家规模最大科技服务供应商的网络。
路透社独家报导,有关此全球骇客活动的钜细靡遗的新细节,也就是众所周知且美国与西方盟友归咎于中国发动的“云端跳跃”(Cloud Hopper)骇客行动。
美国去年12月的起诉书披露精心策划的窃取西方智慧财产活动,目的是增进中国的经济利益,但当中没有点名受害公司。当时路透社报导提及两家公司,分别是惠普企业和IBM。
惠普企业(Hewlett Packard)
IBM
如今,路透社另发现至少还有6家业者也遭骇,分别是日本富士通、印度塔塔谘询服务公司(TCS)、日本NTT数据公司、资通讯技术服务供应商岱凯、美国电脑科学公司,以及DXC Technology。
日本富士通印度塔塔谘询服务公司(TCS)
日本NTT数据公司
资通讯技术服务供应商岱凯
Computer Sciences Corporation(CSC)
DXC Technology
路透社也查出超过12家受害者,他们都是服务供应商的客户,当中包括瑞典电信巨擘爱立信(Ericsson)、与美国海军合作的造船商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公司。
中国则一贯否认涉及骇客活动的一切指控。中国外交部表示,中国反对利用网络进行产业间谍活动。
中国外交部发声明说:“中国政府从来没有以任何形式涉入或支持任何人窃取商业机密。”
尽管2015年美国与中国签署不从事商业间谍活动协议,但包括APT10在内的中国骇客,能够在顶级安全专家反制下继续入侵。
英国政府通讯总部前负责人韩尼根表示:
“这是一系列持续性攻击,造成毁灭性影响。”
资料来源:东方日报
大投资
如何掌握有钱人的赚钱管道?【富人致富之道——大众所不知道的赚钱秘招!🔥】
如果你也有想过:
❓为什么一样是生意,有些人却特别能赚钱,秘诀是什么?
❓有生意头脑,却是亏钱,原因是什么?
❓如何最快的让收入翻倍,提早达到财务自由?
❓有钱人累积财富都知道的两大布局,到底是什么?
❓怎么创建一个系统让金钱来代替劳劳力,为自己工作?
趁年轻把自己的财务规划做好,踏上财富自由的路,是几乎所有人的梦想!但今天,把自己的梦想实现,不再是空谈!一本好的书,可以让你少走许多冤枉路。无论是初学者,还是希望能策划好金钱储蓄或投资管道,你一定不能错过的即将介绍的这一本好书!
这是一本所有对赚钱有野心有志向的朋友必不可缺的一本财富圣经。他们把累积财富的的繁杂过程解说成易懂的三大程序,从0到100,怎么起步、着手、规划、变成一本完整的方案手册了!
如果你也有走捷径过、失败过,也应该明白那并不是个走得长远的方案。其实重点不在于机会或是背景,而是「习惯」。只有习惯,能让你确保留得住金钱,成为财富的主人,而不是它的奴隶。
【3大诀窍让你看透金钱的运作】
💰赚再多的钱,口袋如果有洞,一样富不起来。
💰有了好的内部金钱管理系统,就要学会怎么大量的外部吸金。
💰将大量财富吸收回来后,内部系统就要为这些将士们分配工作,让他们开始为你生小孩!
作者将用金钱工作的所有精髓,简化成了3大步骤,让读者的能简快地吸收及实践!
这本财富禁书概括的就是这三大步骤:
🔑 外部吸金能力 》造钱
🔑 内部金钱管理 》理钱
🔑 财物规整系统 》生钱
财富网址 :http://bookstreet.com.my/howtoberich/
这看似容易的财富积累法则三部曲,却是大部分人知道却又实践不了的事。
🔑 这是一本致富方案手册
🔑 这也是全球财富管理市场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把财富积累写成一步步完成的方案手册
如果你是个对金钱有野心有欲望的人,那么,我相信这本书就是为你而存在的。
【顾客购后回馈合集】
如果你看了也一样有了冲劲和野心,迫不及待地想从这本禁书一探究竟,那就马上行动,别错过开拓你新人生的第一步吧!
点击这里
财富网址
财富网址 :http://bookstreet.com.my/howtoberich/
大名人
马云说过哪些金句?赶紧听起来、记起来!!😉😉
马云经典语录
一起来看看阿里巴巴创始人,中国富豪马云说过哪些金句吧!
今天会很残酷,明天会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大部分人会死在明天晚上。
你穷,是因为你没有野心!
不要等到明天,明天太遥远,今天就行动!
永远不要跟别人比幸运,我从来没想过我比别人幸运,我也许比他们更有毅力,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熬不住了,我可以多熬一秒钟、两秒钟。
在一个聪明人满街乱窜年代,稀缺的恰恰不是聪明,而是一心一意,孤注一掷,一条心,一根筋。
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醒来走原路。
当你成功的时候,你说的所有话都是真理。
上当不是别人太狡猾,而是自己太贪。
永远要把对手想得非常强大,哪怕非常弱小,你也要把他想得非常强大。
寒冷的时候,学会用自己的左手温暖右手。
人还是要有梦想的,万一实现了呢?
我感谢这个变化的时代,我感谢无数人的抱怨,因为在别人抱怨的时候,才是你的机会,只有变换的时代,才是每一个人看清自己有什么要什么该放弃什么的时候。
这世界上没有优秀的理念,只有脚踏实地的结果。
做了销售你会发现,最先相信你的是陌生人.最先屏蔽你的是好朋友.最先删除你的是酒肉朋友.最看不起你的是同学和亲人。
聪明是智慧者的天敌,傻瓜用嘴讲话,聪明的人用脑袋讲话,智慧的人用心讲话。
创业首先是去做,想多了没用,光想不做那是乌托邦。很多时候创业者因为自己搞不清楚而不去创业,实际上等你搞清楚以后就更不会去创业了。书读的不多没有关系,就怕不在社会上读书。
熬那些很苦的日子一点都不难,因为我知道它会变好。
因为信任,所以简单。
当你想要放弃了,一定要想想那些睡得比你晚、起的比你早、跑得比你卖力、天赋比你还高的牛人,他们早已在晨光中,跑向那个你永远只能眺望的远方。
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就看你给不给自己机会。
最新
大热门
我国今年首季失业率是3.4%,青年失业率则是10.9%;雇主必须证明无法聘请到本地人之后,才能聘请外劳。
(吉隆坡16日讯)人力资源部长古拉指出,根据统计局人力资源调查报告,我国今年首季失业率是3.4%,青年失业率则是10.9%。
他在国会下议院回答土保党柏特拉再也区国会议员拿督斯里法迪拉的提问时说,政府通过各项计划协助人民找工作,今年首季共有3890名求职者成功找到工作。
(档案图)
他说,为了减少依赖外劳,外劳不能超过15%,雇主必须在JobsMalaysia刊登招聘启事,证明无法聘请到本地人之后,劳工局发出证明后才能聘请外劳。
资料来源:星洲日报
大趋势
谷歌:因疫情关系,旗下员工work from home至明年中!😲
随着新型冠状肺炎 (COVID-19) 逐渐演变成全球大流行,并迫使大多数企业调整至居家工作的模式,世界各地的公司现在都在试图弄清楚工作领域的未来是什么样的。
对于Google这家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之一,混合模式(结合面对面的活动和在家工作)似乎是唯一前进的道路。
Google公开表示,它将为其20万名员工的“全球自愿在家工作”扩展至2021年6月30日。
但是,这项措施肯定不会是永久的。
Google首席执行官Sundar Pichai在接受杂志时代100的远程视讯采访时说,该公司目前正在“重新配置”其办公室以适应这种模式。
他说:“我们坚信面对面在一起,具有社区意识,对于每当需要解决难题时,或对于创造新事物时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看不到这种变化的可能性,因此,我们认为未来不会百分百转型成远程办公。”
为此,Google的办公室现在变成了“现场”,大部分在家工作的员工可以在规定的时间相互见面。
Pichai还对设置居家办公时间表的决定提供了见识。
他说:“一开始,我就意识到这将是一个巨大的不确定性时期,所以我们将会尝试并确定我们可以做到的地方。”
“我们决定在家办公直到明年年中的原因是,我们意识到人们在努力计划……这正在影响生产力。”
星巴克世界上无人不晓,但它却无人问津!渐渐退出中国市场!
Starbucks的中文名叫星巴克,无人不晓。
但与星巴克贴身肉搏几十年的Costa,许多人就未必能叫出它的中文名。
答案是拗口的“咖世家”。
不仅是知名度,Costa和星巴克的发展前景,更是相差巨大。占了中国咖啡市场半壁江山的星巴克,今年计划“要在中国增拓500家新型门店”。占了5%中国咖啡市场的Costa,最近却陷入了关店、裁员风波。据报道,Costa在青岛、北京、南京、杭州等地的门店在陆续关店,一共关闭了其约10%的门店!
Costa还表示,将精简在英国的门店结构,裁员不多于1650人。
同样是外国老品牌,Costa和星巴克在中国的差距,为何越拉越大?这样不同的命运,可能从一开始就决定了。
与星巴克贴身肉搏,Costa一直被吊打。
在瑞幸疯狂搅局之前,星巴克的最大对手,一直是Costa。这也符合人们的印象。就像麦当劳旁常有肯德基,星巴克附近也常能见到Costa。针尖对麦芒,一目了然。不过,星巴克未必把Costa放在眼里——实力相差太大了。2007年,Costa正式进军中国市场。人生地不熟的它,采取了与星巴克贴身肉搏的招数,迅速打出知名度。
但同时,它也被星巴克虐得很惨。
蹭选址
所谓贴身肉搏,最明显的手段就是选址。星巴克在哪,Costa就开到哪,不惜高价,如影随形。而且,由于Costa与华联、华贸等本土企业有商业合作,很容易拿铺。一位业内人士称,“北京华贸有一家咖啡馆想要续约,开出比Costa每平方米高出0.5元的房租,但最终还是被Costa拿走。”更典型的一个例子发生在2011年,Costa在中国的第100家门店,开在了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这个号称“国门第一店”的黄金位置,曾经是星巴克在华北区盈利最多的店。尽管Costa来势汹汹,但比拿铺,星巴克表示还没怕过谁。因为星巴克的品牌光环,很多城市会把有多少家星巴克门店入驻,作为城市活力象征的软指标。
2016年底,时任西安市委书记在区县调研时就表示:“西安现在40多家星巴克,这肯定是不够的,400家还差不多。”所以一些城市或物业,很愿意给星巴克很高的房租议价权。如果星巴克一天的营业额达不到预期,园区等甚至会给一定形式的补偿。
有议价权的星巴克,开店比Costa容易多了,把Costa远远甩在身后。
蹭营销
星巴克是个营销高手。“第三空间”概念,就让它比一般品牌高了好几个段位。Costa自然要来借光。例如2015年9月29日,星巴克中国推出了新品Flat White,并取了一个中文名:馥芮白。不久后,Costa也推出了相同的单品,还在自己的微信公共帐号上,以一篇名为《这才是真正的Flat White》的文章,隔空喊话星巴克。
虽然Costa的借势营销很省事,但背后充满无奈。
实际上,早在2014年3月,Costa就推出了Flat White,但营销不给力,无人问津,最后只好蹭星巴克的流量。
残酷现实,让Costa逐渐低下了头。
想当年初入中国市场之时,Costa也曾雄心勃勃:2018年开到2500家门店,拿下中国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如今,它在中国仅有400多家门店,最近还关了一批。而星巴克,现在已坐拥4400多家中国门店,并计划在2022财年末(2022年9月底),将中国大陆市场的门店数量增至6000家!
Costa的贴身肉搏,换来的只是被星巴克单方面碾压。
为什么死活赶不上星巴克?
在知乎上,有人提问:“为什么很多人喝星巴克要自拍?却很少看到有人拍Costa?”
一位网友说:“很简单,Costa还没有成为一个icon(标志)。”
另有一位网友说:“在配合中国伪小资装逼方面,Costa落在了后面。”
毋庸置疑,星巴克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要远胜于Costa。
但导致这种差距的根源在哪?
Costa太慢了!
Costa是出了名的慢,相当佛系。
首先是扩张慢。和星巴克一样,Costa也成立于1971年,但Costa一直专注征服英国本土市场。直到1999年,它才在迪拜开设了第一家海外门店。而1999年的星巴克,已经在中国开了第一家店,比Costa早了8年。
当Costa姗姗来迟,星巴克早已在中国站稳脚跟。
其次是市场反应慢。
几年前有不少消费者抱怨,Costa一直在推销的咖啡券,竟然只有实体,没有电子版,极其不方便。这种例子只是冰山一角。
当瑞幸线上、线下双线猛攻时,星巴克都坐不住了,迅速推出“啡快”、“专星送”等外卖服务,加快数字化转型。
反观Costa,外卖服务、新品开发等,都比市场潮流慢了半拍。
不接地气
外国品牌在中国发展,非常考验本土化能力。比如KFC,就一直在迎合中国人的口味,豆浆、油条、粥,应有尽有。星巴克也不例外,入乡随俗地卖起粽子、月饼等等,还时不时制造出猫爪杯等“网红杯”,让消费者狂欢,以至于有人称星巴克为文化营销公司。
相比之下,Costa就只是卖咖啡,两耳不闻窗外事。而且,它还始终强调英伦血统、咖啡世家、完美配比,将小众进行到底。
这种不接地气,在门店更能亲身体会。星巴克的装潢很明亮,还设有可供多人使用的大桌子,店内有人办公、聊天,也有人发呆,很热闹。Costa的店内环境虽然强过星巴克,但深棕色装饰呈现出的安静氛围,明显令人感到拘束。
对于Costa的不接地气,网友吐槽:
“Costa的中国市场和公关团队,除了推出「咖世家」这个难听的名字之外,我完全不知道他们做过什么。”
产品、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产品和服务水平不稳定,不能标准化,极其减分。先说产品。Costa为了显得更专业,坚持使用半自动咖啡机,还花大力气培训咖啡师。但是,再怎么规范培训,咖啡师水平也会有差异,最终各个门店呈给消费者的咖啡必然有好有坏,品质不稳定。
有不少消费者就抱怨,在不同Costa门店买到的咖啡口味天差地别,“简直像在抽彩票!”
Costa想用半自动咖啡机做标准化咖啡连锁,只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再说服务。相比星巴克,Costa的点单流程很不明确,一位网友甚至表示“没什么固定流程,全看该店服务员们的心情。”面对顾客,Costa与星巴克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在星巴克,不论你是来喝咖啡,还是蹭网、聊天,服务员表面上基本都会一视同仁。
但在Costa,情况就不一定明朗了。有网友抱怨被Costa员工赶出。
说到底,一个是休闲放松的第三空间,一个只是喝咖啡的地方。
Costa的未来,只会越来越难
Costa还没放弃中国市场,也不敢放弃。针对这次关店,Costa负责人回应称,是门店优化工作的持续,未来还将在中国开拓零售店,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但这份信心,在未来很容易被打击。
中国市场广大是事实,但竞争也在变得越来越激烈。
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2017年、2018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的增速为20.2%和31.1%,远高于世界整体咖啡消费量的增速。据伦敦国际咖啡组织预测,我国咖啡市场规模在2025年有望突破一万亿!面对这样一块大蛋糕,新老玩家无不心动。在星巴克最新的财报里,“China”这个词足足出现了38次。星巴克计划在未来一年半的时间内关闭在美400家直营门店,同时在中国增拓500家新型门店。中国市场,就是星巴克未来的增长动力,必须再下一城。
另一边,来自新玩家的追赶,更让Costa压力山大。瑞幸就不用说了,虽然历经风波,但规模依旧稳压Costa。
今年7月,腾讯投资上亿元的咖啡品牌Tims进驻北京,一个月内连开7家,未来几年还将在中国市场开设1500家门店。今年9月3日,互联网咖啡品牌连咖啡宣布回归。还有“三顿半”等新兴品牌,以精品速溶咖啡和互联网营销,顺利拿下年轻人群。去年双11,三顿半当日销售额甚至超过了雀巢。此外,喜茶、奈雪的茶等新式茶饮品牌,也来分一杯羹,口味和玩法极具创新。
在新老玩家的夹击下,Costa显得无比尴尬。
比连锁咖啡,干不过星巴克;比咖啡品质,干不过精品咖啡馆;比产品创新或营销手段,更干不过新入局的咖啡品牌...
在Costa投身于更残酷的竞争之前,不如先想想:
为什么中国人要选择喝你Costa?
美国再度榜上有名!😲 快速从疫情恢复的Top 5国家!👍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全球大流行为世界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世界各国为了抗击疫情实施了一连串的措施,包括封锁边境和社交隔离,以及稳定市场的财政干预。
在管控疫情损失应对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的同时,一些经济学家已经开始评估,在疫情获得控制之后,哪些国家的经济能恢复的最快最好。
全球保险公司FM Global进行的2019年全球恢复力指数,评估了全球130个国家的经济体质和恢复能力,综合评估条件包括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性,企业管理,风险控制,供应链和透明度。
以上述的全球恢复力指数,加上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后各国采取的应对措施,我们认为下面这五个国家在这场全球传染病大流行危机中,维持稳定和恢复良好的机会很大。
丹麦
丹麦在全球恢复力指数排名第二,主要归功于政府腐败程度低,供应链稳定等因素。丹麦应对疫情采取社交隔离措施动作很快,在确诊病例只有少数几个的时候,丹麦在3月11日就宣布关闭学校,3月14日就关闭边界。
在哥本哈根旅游社工作的克里斯蒂安森(Rasmus Aarup Christiansen)表示,一开始他也很怀疑丹麦政府的应变措施,后来很多国家也都跟进,他才感觉丹麦政府的决定是对的。
丹麦人愿意相信政府,团结一致,这种民族文化也有助于提高政府抗击疫情措施的效果。克里斯蒂安森说,丹麦语"samfundssind'"(指的是公民意识或公民责任)现在成了媒体热词,大多数人都感觉到为整体社会公共卫生牺牲个人的道德责任。
但即使像丹麦这样的国家也面临挑战。克里斯蒂安森的旅游公司业绩一落千丈,虽然丹麦政府早在3月14日就已宣布金融援助方案,支付按小时计酬工人的90%工资,其余员工75%的工资,但相关规定和资金仍没有完全落实。
尽管如此,丹麦政府的财政干预措施,仍然被誉为是全球的楷模,政府措施相当于冻结经济,等到危机解除时再解冻,但代价不轻,估计财政干预措施耗费全国生产总值的13%。
新加坡
全球恢复力指数排名第21的新加坡经济力强,基础建设稳固,政府腐败程度低,政治风险低。新加坡也是疫情爆发后迅速采取应对措施,避免确诊人数出现爆量的国家之一。
在新加坡数据分析平台Konigle公司工作的陈女士(Constance Tan,音译)说,新加坡政府对抗疫情的措施和决策透明,受到人民的信任。"基本上政府负责执行,我们遵守政府政策。"
尽管如此,还是有部分人不守规矩。根据媒体报道,新加坡政府没收了一些人的护照和工作证,因为他们不遵守相关隔离规定。
陈女士说,新加坡人为整体共同努力,不需要担心社会骚乱,经济失控或暴毙街头这样的担忧。
新加坡国家小,要在危机解除之后恢复良好还必须取决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恢复能力,但新加坡人对未来普遍乐观。
美国
美国的经济实力毋庸置疑,商业环境风险低,供应链强劲稳健,虽然国土广大,各地区实际状况不一,但整体而言恢复能力良好。
纽约这样的国际大城市受到这场疫情的冲击也最大,原本就偏高的失业率,封城措施无疑是雪上加霜,尤其是餐馆、零售业和其他依赖顾客到店的实体行业受创最深。
美国政府推出刺激经济方案,在不同地区实施不同的社交隔离措施,应该能缓解整体损失,有助经济迅速恢复。
高盛(Goldman Sachs)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等金融机构预测美国经济在这场疫情冲击下会出现"V字形"的快速衰退和快速复苏,一些商业顾问和分析人士的观点可能稍微保守一点,但整体而言仍是乐观看法。
美国经济占全球经济将近四分之一,对世界经济有重要影响力,全球经济的恢复程度取决于美国的恢复程度。
美国圣母大学(University of Notre Dame)经济学教授西姆斯(Eric Sims)表示,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美国经济遭遇巨大创伤后的恢复能力相对较好,美国人口平均更年轻,劳动力市场限制较少,美国联邦储备局调动货币的能力也比其他国家中央银行有更多空间。
美国政府提议按照疫情严重程度将全国划分为不同地区,这样一来部分地方经济能够正常活动,未来可以提升美国经济的整体复苏。美国经济研究院(American Institute for Economic Research)研究学者厄尔(Peter C Earle)表示,这么做有助于美国未来的经济复苏。
卢旺达
可能有很多人不认为非洲国家卢旺达能够度过难关,恢复经济,但事实上,卢旺达在这波疫情中处于优势地位。
卢旺达近年来经济环境有所改善,在全球恢复力指数上排名第77位,上升了35个位置,在非洲排名第四高。
与此同时,2019年埃博拉疫情在邻国刚果民主共和国爆发,卢旺达成功地将病毒阻挡在边界外面,这样成功的防疫经验更有助于卢旺达抵抗新型冠状病毒。
卢旺达的医疗系统虽算不上国际领先,但和区域国家相比也并不落后,卢旺达有无人机药物送货服务,在边境测量体温,防疫措施领先于非洲地区国家。
卢旺达也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第一个封锁边境全国封城的国家,而且已经开始向全国弱势群体运送食物。
从肯尼亚到卢旺达读书的阿成(Garnett Achieng)表示,很多外国留学生都留在卢旺达,因为感觉卢旺达对抗疫情的处理情形比自己国家要好。"唯一难过的是,家乡的家人面临比我们更糟糕的情况。"
虽然国际旅游业受到很大的打击,但阿成相信,卢旺达这波疫情的死亡率将维持相对较低,经济能够快速恢复。
新西兰
新西兰在全球恢复力指数上排名第12,应对疫情反应快速,在3月19日就关闭边界,3月25日开始封城,禁止不必要的外出。
奥克兰居民,经济学者伊克博(Shamubeel Eaqub)表示,新西兰是一个岛国,控制边界阻挡病毒进入相对容易。和其他国家相比,新西兰的反应大胆果断,事实证明封锁措施奏效,传染病学家认为新西兰是少数几个"生活仍然正常"的国家之一。
观光和出口受到疫情影响,新西兰短期内经济受损,但长期来看并非坏事。奥塔哥理工学院(Otago Polytechnic)的布尔(Ron Bull)表示,人们已经开始谈论观光旅游业减少对环境带来的好处,这次疫情让人们重新思考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总体来说,新西兰稳定复苏的势头良好,政府债务低,量化宽松维持低利率。伊克博说,新西兰人对政府信任度高,从重大卫生经济危机中恢复的基础稳固。
布尔也相信新西兰能够从疫情中稳定恢复,"就像一家人一样,现在我们有机会像一个大家庭一样一起坐下来解决问题。"
泳池是公开给大众所使用的,并无限制种类,包括猴子们?
在运动控制命令(MCO)期间,因人们都被关在家里,而在丹绒武雅的一间公寓的游泳池里,猴子们则玩得很尽兴。
在一名居民所拍摄的视频中,可见几十只猴子在泳池里游泳,而一些则在泳池边悠哉着。
一位姓Goh的居民说,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见猴子们聚集在这里。
“我认为猴子们敢从山上出来,勇闯到游泳池里去,是因为没有人行动管制令,没有使用泳池。”
“这也可能是由于目前炎热的天气。”
“由于我们的公寓位于山附近,所以吸引到在附近等猴子是蛮正常的。”
“他们通常会在垃圾处理区寻找食物,有时会在一些单元的窗户和屋顶上栖息,”一位55岁的老人说。
Goh希望管理部门在MCO结束后会对游泳池进行消毒。
“这是为了确保泳池的干净,供居民使用,”她说道。
管理部门的一名代表表示,他们将在MCO彻底清理后关闭泳池几天。
“我们将送水进行测试,以确保泳池对居民来说是安全的。
“还会部署更多保安人员在该地区巡逻”。
来源:The Star
疫情导致韩国20天内1600家餐饮店关门大吉!比去年多9%创新纪录!
疫情发生后,很多商家面临着店面经营的问题。病毒让人心惶惶,街上的客人寥寥无几,
每日客源也不足以支撑店面开销,尤其是传统老店更是一大挑战!
根据韩联社,韩国首尔政府的数据平台「数据开放广场 」显示,疫情的冲击导致首尔市头3月就有1600家餐饮店关门大吉!相比去年2019年增加了9%!
有关数据显示,疫情来袭后,从3月1日-20日期间,有274家韩餐厅、83家炸鸡与啤酒店、73家西式餐厅、62家面馆、41家日式料理、21家中餐店、108家咖啡厅、20家便利店、9家酒吧、55家休闲区小铺关门大吉。另外还有,自助餐厅、冰淇淋店等854家倒闭。
很多经济学家分析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对韩国经济带来很大的影响,导致许多国际贸易、韩国大小企业等相关领域都面临经营或倒闭的危机。看来这场疫情无疑是给了全球经济金融一大考验,希望疫情能够早日平复!
文章来源:中国报以及上网搜索整理而出,若有任何冒犯或侵权请立即向我们通知,
我们将会及时拿下内容。谢谢。
取自:Bigpost大时报